什么是编程?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新川学子。新川娃们从一年级就开始系统学习计算机编程,编程成为了新川娃们强有力的“成长推手”。
初赛、复赛、到决赛,夺走一等奖
三年级的8岁小“码农”吴思锐,靠着自己对编程的执着热爱,前不久从上千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从学校初选、全区复赛,层层闯关,进入到全成都市的决赛。最终,在经过市科协编程专家的评选后,捧走了成都市2021青少年电子信息创意编程大赛(Scratch)一等奖。
小码农吴思锐
此项比赛是成都市教育局和市科协主办的,参加比赛的学生很多,全市至少上千人,包括泡桐树小学、市实验小学这些名校的学生,都是顶尖高手。最终的决赛,除了提交自己的编程作品,还要一一在专家面前进行答辩,就像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一样。
吴思锐坐在这端,市科协的专家在电脑那端,人机对话。吴思锐的数学好,对编程知识懂得多,所以应对自如,把专家们刁钻的难题一一解答。
新川荣获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
学习编程,重要的是学习编程思维,编程思维赋予了孩子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面对多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好解决的小问题,把一个个小问题单独审视思考,形成解决思路,设计步骤,一步一步执行,直至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力、自信心,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不断地去突破各类问题。
王梓逍:全市二等奖,全区二等奖;
邓景睿:全市二等奖;
查雨涵:全区一等奖;
罗云琪:全区一等奖,全市二等奖;
钟毅杰:全市三等奖;
舒雅萱:全市三等奖,全区三等奖。
在新川小学部,跟吴思锐一样拿到编程大赛、电脑制作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奖项的,还有很多。一年之内,新川学子有39人次,获得了市区级科技创新、编程和电脑制作大奖,要知道,他们都还是七八岁的孩子,现在成了校园里的编程小达人。
新川外国语学校获得了新都区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称号,学校有18位老师在全国智慧课堂大赛上,获得一二等奖。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身影,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留心观察,成为小小编程达人,使用自己学过的编程知识,来改变我们美好的未来世界吧!
摄影:陈婷。编辑:张妍。审核: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