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3亚洲教育论坛之“中小学教育分论坛”在成都非遗博览园开幕。数百名专家、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相聚一堂,针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践”的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发出“高质量教育”的成都声音。
我校校长、老师和家长代表参加论坛
四川省教科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廖德斌,成都市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清红,青羊区委教育工委委员、青羊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等出席了论坛。新川外国语学校应邀协办论坛,四川省政协委员、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党支部书记陈命根,高中部校长秦智超应邀担任嘉宾,进行演讲和分享,学校部分教师和家长代表,到场聆听和学习。
社会在变,学校也要跟着改变
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家长和学生都在变,学校如何才能因应变化,高质量发展?求变和创新,成为头脑风暴的共识。
成都市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清红认为,在面对大数据模型、Chat-GPT已经可以完胜老师近90%的知识讲授的背景下,教师该何去何从?我们确实应该对教育进行认真的审视。
“要顺应整个人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来赋能人的学习。”
罗清红
四川省政协委员、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致辞时提到:过去的三年,公民同招、双减和三新启动,民办控制生源比例,新生人口持续降低等因素,对教育尤其是民办教育影响很大。
陈星海
陈星海说,教育如何创新?如何为家长提供多元化选择?从教育布局上来说,就要做到公办、民办协同发展,前者保底线,后者求创新。公办和民办,是教育的两条腿,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硬,步子才更有力。
“民办教育要想寻找出口,一定要创新,做到开放办学,多元发展,内涵发展。千校一面,不行;公民办没有区别,也不行;只有一校一品,各有特色,体现学校的差异化,才能为家长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教育向未来,未来在哪里?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抵达的地方,而是一个需要去创造的地方!迎接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亲手去创造未来。”
新川发出教育好声音
在“主旨演讲”和对话环节,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教科院附中、石室中学、新川外国语学校、电子科大附小等12所中小学的校长们,分享了关于教育内涵发展的经验和思考。
以下是校长们演讲时的金句,给人思考和启发,特地分享给家长和网友们。
新川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秦智超: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不能再用一个分数或者是单纯的高考成绩来评价孩子是不是成功的。当我们多一个舞台,多一把尺子的时候,就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孩子展示他的自信,成长得更好。
“让每一个孩子在新川都能被看见”。我们希望在新川成长的每一个孩子,不仅仅只是成绩优异才会被看见,他方方面面的特长都能被看见。我校每学期会开2-3次的学生议事会,给学校提意见,给管理提意见,这是让孩子参与到学校里面管理来,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校,而不是老师的学校,也不是家长的学校。
电子科大附小党委书记康永邦:
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校长伍新春:
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
成外附小校长梅花:
东城根街小学党总支书记赖晗梅:
成都二十一世纪学校初中部校长王德利:
教育要办好,要让老师也感到幸福
新川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陈命根:
树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易永伦:
金沙小学党支部书记钟樱:
部分老师和家长聆听教育好声音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我校部分老师和家长代表,利用周末时间前往论坛现场观摩,聆听教育好声音,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小编拍下了他们的部分精彩瞬间。
作者:张鹏程
审核:品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