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新都共青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对新川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团委书记张力老师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在团旗引领下
新川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团委书记张力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共青团思想引领为核心,深耕“志愿服务育人”特色品牌,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她在团旗下的育人故事。
Q 作为基层团干部,你如何开展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
A 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必须紧扣“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政治方向。我们在参加“青年大学习”“党史我来讲”等主题活动的同时,创新打造了“团课+实践”双轨育人模式。每周二的团课上,通过“团旗上的五角星和环绕圆圈代表什么”等问题为切口,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在《团章》研读中理解“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的深刻内涵;在“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升旗仪式上,我们邀请抗美援朝革命英雄讲述“青春与信仰”的故事,当老党员颤巍巍地举起右手行礼时,台下的团员们自发挺直了脊梁,这生动的一课,无需过多言语,却让“信仰”二字深深烙印在了每位团员的心中。

Q 在团的日常工作中,你如何平衡“任务”和”服务“?
A 团的工作从来不是“上传下达”的简单执行,而是要转化为青年可感知、可参与的“成长阶梯”。通过团区委搭建的平台,我们与新都区战旗红志愿服务中心建立了“团旗领航·薪火相传”结对机制,团员们为退役军人录制“智能手机使用教程”短视频,老兵们则通过“战地故事会”向团员们讲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初三同学小曾(化名),他在入团前曾是一名“游戏少年”,在参与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志愿服务时,他聆听了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新中国美好未来的故事。小曾同学深受感动鼓舞,开始奋发图强,坚持努力学习,并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后来,他在入团申请书里写道:“当革命军人用颤抖的手给我戴上团徽时,我突然明白,共青团的责任不仅是胸前的徽章,更是要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让他们守护的山河,在我们手中更加美好。”这也让我深刻理解到了共青团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是在落实任务中搭建成长平台,让青年在服务中触摸到团旗的温度。
Q 怎么让更多青年“卷入”志愿,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A 共青团的号召力,源自对青年需求的精准把握。我们构建了“1+3+N”志愿动员体系:“1”是团组织统筹,“3”是“团员带头—团干示范—团属组织联动”三级矩阵,“N”是辐射带动全体青年。
在2024年“爱成都·迎大运”志愿服务中,学校团支部书记廖家润同学、入团积极分子罗泽万以及汪锦川同学主动申请担任“赛事服务青年突击队”队长。这3名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带领90名青年志愿者完成射箭锦标赛服务后,不仅收到了赛事组委会的感谢信,更带动了全班其余40多名同学全部注册成为志愿者。这样的团员榜样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强大的正面引领力,全校同学都以积极加入团的志愿服务队伍而自豪。
A 2023年,学校团组织积极参与了团区委“社会实践育人”项目申报,推出了“时间银行—我是志愿者”实践团品牌。从最初的“校园志愿服务积分制”,到后来校内校外联动体系创设,通过团区委搭建的平台,我们与区文明实践中心、战旗红志愿服务中心等6家共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在“青聚锦官城”平台发布任务,志愿者们完成任务,让学生服务时长可记录、可转化、可传承。
通过不懈努力,“时间银行”实践团获评“成都市大中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团”,我个人荣获团市委“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目前,学生们自主设计的“拥军爱心义卖”“职业体验志愿课堂”等多个品牌项目,已成为全校师生争相参与的实践活动。
如今,新川外国语学校团委正以“时间银行”体系为载体,构建“团旗领航—实践育人—成长成才”的闭环生态。目前学校958名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长仍在持续更新,从校内“光盘行动监督员”到校外“战旗红拥军志愿者”,从“社区环境小卫士”到“国际赛事服务者”,这些跳动的数字背后,是958颗在团旗下成长的青春心。共青团的工作,是用一面旗帜凝聚一群人,用一群人温暖一座城,请允许我将这句话送给所有的青少年志愿者们:“共青团不是青春的‘选修课’,而是成长的‘必修课’——当你们学会用双手服务他人时,团旗上的五角星,就会在你们眼中闪耀出更璀璨的光芒。”
团旗下的青春誓言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这是新川团员的铿锵承诺
更是共青团引领
青年永远跟党走的时代答卷
供稿:新都共青团
审核:招办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