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水平运动员”高考招生结束一个多月后,9月9日,四川省体育局官网公示了四川省“2022-2025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名单,其中,入选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学校共44所,公示期为9月9日至9月16日,公示期后,按照程序,省体育局将择日公布基地校正式名单。
此次评选中,除开省一级示范校、传统体育强校绵阳中学和南山中学,省二级示范校、体育特色名校石室天府中学等公办学校外,创办仅三年的民办学校——成都市新都区新川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新川外国语学校”),也一同入选了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培育类)学校行列。
图据四川省体育局官网
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表示,学校的入选,和办学以来一直坚持的体教融合、协同育人分不开关系,“虽然学校办学时间不长,但我们一直坚持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掌握一到两门体育锻炼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提升素养,入选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后,学校也会以此为契机,给学生搭建更多的体育锻炼平台,提供更多参与赛事的机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申报:条件严苛,每一项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据了解,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的认定每四年一次,今年的认定工作分为重点基地校、基地校、基地校(培育类)三大类,是省体育局基于“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精神,把体育与教育融合起来,为我省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措施。
“不管是重点基地校、基地校,还是基地校(培育类),对学校的要求都非常高,整个认定的过程也非常严格。”新川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陈命根介绍,针对基地校的认定工作,四川省体育局专门出台了认定办法和评分细则、认定流程,在具体的流程上,要先后经过学校申报、学校自评、市体育局复评、省体育局统评等多个环节,并进行公示。“要得到认定,难度挺大。”
新川外国语学校学生外出参加比赛
此外,按照认定办法,入选基地校,还要考察申报学校的教练员职称和数量、运动的设施设备、教学和培养计划、经费的保障、运动员的获奖情况、承担比赛的任务、学生参训人数和质量、文化教学情况,以及医务设施设备等,每一项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专家组进行打分。“其专业和科学、严谨程度,类似于教育部门评选省一级、省二级示范校。”
入选:接连承办大型赛事,新川体教融合成果获认可
谈及此次入选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认为,这既是对学校办学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学校坚持体教融合办学成果的认可。
“尽管和其他入选学校相比,新川外国语学校还比较‘年轻’,但也就是这份‘年轻’,让学校时刻充满干劲,在三年来的体教融合中,已经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果。”
新川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田径运动会
在陈星海看来,体教融合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升素养的办学行动,新川外国语学校成立之初,就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每学期下来,都能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了10多门体育选修课,比如篮球、足球、武术、乒乓球、排球、啦啦操、攀岩等。同时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锻炼一小时,通过大课间、运动会、专项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
新川学生参加跳高比赛
一方面,学校重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推进体教融合,与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携手,投入巨资兴建射击射箭场馆,开设射击射箭项目选修课,引进多名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担任教练,通过引入优质体育资源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锻炼平台。
新川外国语学校承办2022成都市青少年射箭锦标赛
今年5月底,学校承办了2022成都市青少年射箭锦标赛,全校40多名学生和众多传统射箭强校学子一起同台竞技,初次参赛就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成绩,得到省市体育、教育部门的肯定,“通过大型赛事,不仅提升了学校办赛经验和办赛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站上更大的赛事平台的机会。”陈星海表示。
未来:借助入选契机,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入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份认可和鼓励。”陈星海表示,成功入选,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认可,这也意味着学校将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在省市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做好体教融合,为建设体育强省出一份力。
“对学生们来说,入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意味着新川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将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学生们的兴趣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他们有了更多的渠道发展自己的特长,能够有更多机会进入国家队、省市队,代表国家和省市参加各类体育大赛,能够以体育特长生的方式,升入到全国各类高校和体育院校,进入高水平运动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新川外国语学校学生参加跳远比赛
陈星海表示,入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引入更多优质体育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巩固体教融合成果,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报道,作者:红星新闻记者 陈兴隆
媒体报道截图